区委 区人大 区政府 区政协

  1. 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集锦

信息来源:政协专委会四室 日期:2023-06-20 点击数: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在咱怀柔区政协委员的名录中,就曾出现过刘宝凤、刘宝才,刘宝珍三兄弟的名字,而他们的父亲刘志俭、大伯刘志勤老哥俩,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曾是响当当的解放军战士,并分别在冀热察军区的七师和八师服役。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彩车上,也有刘志俭的身影。与弟弟相比,哥哥刘志勤虽然没能亲自去天安门广场接受习主席的检阅,但事后他也得到了由当地政府转交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刘志俭的峥嵘岁月

1947年春,年仅17岁的刘志俭走出了养育他的汤河口镇东帽湾村,成为冀热察军区7师的一名解放军战士,义无反顾的投身到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并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张家口战役、太原战役、石家庄战役和一些剿匪战斗。

入了冬,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封锁我解放区军民,到处烧伤掠抢,无恶不作。为切断我人民解放军的供给,他们不仅抢光老百姓的粮食,还把村民家里做饭的铁锅摔的粉碎,让我方部队战士即使进村,也找不到粮食,做不了饭。

一天夜里,一天没有吃到东西的刘志俭和战士们来到延庆县一个叫旧县的村庄,本想进村找点吃的,可转了半天也不见人影,好不容易借着亮光来到一农户,走近一看,原来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用破碎的锅叉子上做玉米皮面饽饽,身边的孩子贪婪的看着。刘志俭由此得知,这母子俩也是饿了很长时间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一拨国民党匪兵在我军赶来之前,已把这里洗劫一空。无奈,刘志俭和战士们只能饿着肚子继续前行,实在顶不住了,就用野菜树叶充饥。

到了严冬,雪后的西北凤一刮,特别的寒冷。可行军打仗又常常会遇到冬天过河的情景。说实话,每次冬天过河,都是战士们最难熬的时候,穿着棉衣棉裤趟河后,裤腿和鞋里浸满了水,寒风一吹,棉衣和鞋子一会就成了一个直挺挺的大冰坨子,整个小腿在冰裤里跟着僵硬起来。正因为如此,不少老兵都得了严重的类风湿,有的甚至条条青筋绽出。

当兵就意味着打仗,打仗就可能有牺牲。比起牺牲的干部战士,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刘志俭说,每次战斗下来都有战友长眠于战场,今天还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说不定明天就成了烈士,他就亲眼目睹一位经过长征的团级干部血溅沙场。而他自己,也曾遇到这样一次悬事儿。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帽子竟被敌人射来的一颗子弹打飞,对此,他风趣地说,幸亏自己个子矮了点,要是再高几公分,说不定脑袋就开瓢了。

1947年12月初的一天后半夜,刘志俭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首长的电话,说从延庆、永宁方向来了一个师的敌人,正向四海方向集结,首长命令刘志俭所在的部队做好迎敌准备。经过侦察,刘志俭所在的部队被安置在四海西沟北山一带的几个制高点。说来也巧,这天天空下起了小雪,战士们行走在看不到路眼儿的山坡上,深一脚浅一脚,若是脚掌踩到荆梢茬子或石头,轻者会摔一跤,若是把腰里别着的手榴弹挂了弦,那事可就大了。为此,大家行进时,除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外,都格外的小心。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钟,敌人仗着人多势众,在我阵地前沿依次布阵,向我军发起进攻。由于我军部署得法,加上占据了有利地形,敌人的多次进攻都被我军击退。敌军见久攻不下,指挥官便恼羞成怒,挥舞着短枪在后督战,对不往前冲的士兵明抢示威。此后,虽有几次敌人冲到我军阵地前二、三十米处,但依旧被我英勇的战士反击了回去。战斗一直持续到午后,但见我方阵地前敌人死尸成片。

为全歼敌人,我军采取欲擒故纵战术,将部队撤出阵地三、四里之外,让出一条通道,玩了一个口袋战术。第二天下午,敌人果然顺着我军让出的道路钻进了“口袋”。随后,在我军前后夹攻下,来犯之敌被打的溃不成军,除大部被歼外,只有少数敌人逃窜,但逃至半路,又被我增援部队拦截,给以迎头痛击。最后,敌人一个师的兵力,只有百来个人逃回永宁。

讲起四海战役,刘志俭感慨颇多:“这一仗打的解气,打得漂亮。”后来,刘志俭还参加了解放凤山、攻打山神庙等战役,比较大的战役不下七八次。刘志俭作为普通一兵,当时他不可能把每次战斗都和全局的战役联系起来,其实,恰恰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所参加的某些局部战斗正是某个大战役的组成部分。

一次部队在通过丰台附近的火车道时,他和战士们遭到了一股敌人的拦截。敌人依仗精良的武器致使我军前行受阻。为了消灭这伙敌人,在部队首长的部署下,战士们采取迂回包抄战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终于将这伙敌人一网打尽,并俘虏了敌人一个班。后在我军政策的感召下,这些被俘人员全部弃暗投明,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除了参加与敌人的正面作战之外,刘志俭所在的部队还配合地方公安,多次参加地方剿匪活动,给伙会、还乡团等地方反动武装以沉重打击。其中称霸怀柔北部山区一时的三名匪首就是被刘志俭等干部战士缉拿归案,并移交给地方公安的。

新中国成立不久,刘志俭又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在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的9年军旅生涯中,他先后立过一等功一次,三等奖一次。1956年因病退役还乡。

刘志勤的家国情怀

与弟弟刘志俭比起来,哥哥刘志勤虽然年长3岁,可参军却比弟弟晚了一年。问其缘由,老人生前回忆说,自幼念了两年私塾,家里用的着,一时间脱不开身,可后来他还是和家人软磨硬泡,参了军。巧合的是,哥俩服役的部队,同属于冀热察军区,只不过弟弟在7师,他在8师。按刘志勤的话说,那时候7师的装备要比8师好一些。因此7师为主力部队,打硬仗的机会自然比8师多。

或许是刘志勤念过两年私塾的缘故,再加上当时部队文化人相对缺乏,所以他一参军,就成为连队里的卫生员。跟着作战部队做战地救护工作。别看这个救护工作,有时候也挺危险的。一天夜里,部队卫生队在延庆县的一个村庄住下,夜深人静时,刘志勤借着月光隐约听到100米外的河西有嘈杂声,他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河西有敌人驻防。为了不暴露目标,不惊动敌人,卫生队决定赶在天亮之前,悄悄撤出村庄,以避免我卫生队与敌人的正面接触,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在部队,刘志勤除了做过卫生员之外,还做过部队的供给员。战时,这可是个至关重要的差事。他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部队的后勤供给,包括军装、鞋子、粮食、盐巴等物资的筹集、运输、保管及发放等工作。要求不仅要有文化、会管账,还要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经部队首长再三考虑,刘志勤恰恰具备了这些条件。

接任部队供给员工作后,刘志勤深知责任的重大,不敢有丝毫怠慢。不管是账目还是物资,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一次,部队供给处的同志运送物资路过原碾子乡对石村西梁时,突然遭到土匪截击,为了确保物资安全,战士们分兵两路,一路战士赶着驮有物资的驴驮子迅速前行;一路负责牵制土匪,不让土匪靠近物资。就这样,边打边走,硬是突破了土匪的封锁线,将物资安全运到目的地,为此他受到了部队首长的表扬。

一次,部队在端一个名叫雕窝的敌人碉堡时,遇到了难啃的骨头。因这个碉堡以山洞为掩体,且碉堡位于石崖之上,易守难攻。首长考虑此处位于战略要地,是我军进行战略反攻的必经之路,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端掉。为了尽量避免伤亡,经部队首长研究,决定采取围而不打,困敌出洞的办法。按照首长要求,刘志勤所在的供给处及时做好围而不打的物资保障工作。清晨,天刚刚蒙蒙亮,干部战士们就悄悄埋伏在洞口外的隐蔽处,等敌人出来后消灭之。可溃缩在洞内的敌人也不是傻子,他们发现我军已封锁了出口,迟迟不肯出来。直到下午4点多钟,洞里的敌人觉得这样僵持下去早晚被困死在洞里,还不如给自己找条活路。于是,20几个敌人双手举枪,走出了洞口,接受了我军缴械。

在攻打张家口赤城县城时,因城墙是用土堆积而成的,又高又厚,靠手榴弹在短时间很难炸开缺口,为此部队的几次冲锋都被敌人火力压了下来。没办法,部队首长请来7师的炮火给予支援,才在这座土城的四周炸开几个口子,为我军冲进县城打开了通道。随后,我军将士从四面涌进县城,消灭了盘踞在县城里的顽抗之敌,使赤城回到人民的手中。

战争年代,狡猾的敌人也常常和我军玩起捉迷藏的游戏。张家口地区的宝城县,地形非常特殊,远看县城呈锅底状,可到了跟前,锅底又成了凸显状。更奇怪的是,当部队攻打这座县城时,却发现里边是一座空城。原来,敌人估计我军要攻打县城后,早已逃之夭夭。

部队每次作战,都免不了俘虏敌兵,而在那些投降的敌兵中,也不免有假投降的。一次,刘志勤就遇到了这样一档子事。一天夜里,他出来小便,隐约听到不远处有动静,于是,为了一查究竟,他蹑手蹑脚,奔着有动静的方向摸去,待走到距离动静不远处时,他发现,原来是两个俘虏兵准备持枪逃跑。刘志勤想,要是让这两个俘虏跑回敌方,泄露我军宿营地的消息,我军肯定会遭受灭顶之灾,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俩跑了。于是,刘志勤一个健步冲上去,从其中的一个俘虏手中夺过长枪,命令两个俘虏兵举起双手,回到我军营地。两名俘虏兵知道回到营地也没有好果子吃,便百般抵赖。刘志勤见来软的不行,就用枪把子朝着一个逃跑俘虏兵的后背打去,边打边命令他们快点走。没成想,命令声划破宁静的夜空,惊醒了熟睡的战士,大家奔着声音赶来,见刘志勤正在押解两名准备逃跑的俘虏兵,便上前帮忙,协助刘志勤将两名逃跑的俘虏兵押回了营地。因刘志勤的高度警觉,为部队避免了重大损失,刘志勤由此荣立特等功一次。

正当刘志勤准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继续战斗的时候,一个七窍出血的怪病降临到他的头上,为此,他不得不终止军旅生涯,于1949年深秋退伍回到了家乡东帽湾村,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农民。

(作者:魏明俊)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