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都与文化新人 |
来源:
作者:宋庚龙
日期:2008-02-15
已经被浏览10426次 |

时下,文化新都、宜居名城、和谐怀柔建设方兴未艾,在全区上下形成强烈共识。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怀柔文化新都建设呈现出喜人的大好局面。随着中国影视基地、西游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的快速推进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工程的全面启动,怀柔文化产业必将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繁荣,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去年,怀柔区文联正式成立,掀开了怀柔文化事业大发展的新篇章。近日,夜不能寐,随手翻开《鲁迅选集》,在鲁迅的<<彷徨>>与<<呐喊>>声中,依稀看见这位空前的民族英雄用他那如椽巨笔指引着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前进方向。
由此,我联想到怀柔的文化新都建设,联想到怀柔文化新人的培养。无需讳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一大批有思想、有智慧、有灵性、有责任的文化人的创造与奉献。不是吗?怀柔自建国以来,不正是靠着一批又一批热爱怀柔,热爱家乡的作家、书画家、音乐家、摄影家的艰苦创作,才筑起怀柔文化事业的大厦吗?火华、翟佳、珠丰、清云、王宝俊、赵世春、刘兴、刘贤学等一串串熟悉的名字跃然纸上,他们以各自优秀的作品教育鼓舞着成千上万的怀柔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怀柔文化新都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浩大工程,建设文化新都自然离不开文化新人,只有文化新人的倍出,才能承担起文化新都建设的重任。然而,我们细细数来,在当今的怀柔,能够称得上文化新人的作家、书画家、音乐家、摄影家又是那样的寥寥无己。现在,不少单位的领导常常抱怨找不到称心如意的“笔杆子”,在全区举办的历次书画,摄影大赛和展览中,人们艰难觅到新的面孔。
于是,一个沉重而又现实的话题摆在了各级领导的面前,那就是怀柔文化新人的培养已迫在眉睫。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新人的挖掘与培养靠的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也不是那位领导的一厢情愿,靠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文化新人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艺术天赋和家庭、学校的教育,更离不开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培养。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也许我们的身边就有一些极具天赋的文化巨匠,只因没有遇到伯乐,或者没有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而默默无闻,甘于寂寞。
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让更多的文化新人在怀柔的沃土中脱颖而出,茁壮成长,承担起怀柔未来文化事业建设的重任,这是各单位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愿怀柔文化艺术的舞台上,涌现出更多的新人、新面孔。
|
上一篇:
关于设立农民工定点医院的建议
|
下一篇:
浅谈企业家品牌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