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文学艺术与旅游文化完美结合 |
来源:
作者:徐东升
日期:2011-08-29
已经被浏览11237次 |
从古至今,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反映历史、自然、人文的本质面貌。因此,旅游文化博大精深。下面,就如何将文学艺术与旅游文化完美结合的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旅游景区的开发应着眼大手笔。近日去广西旅游,亲眼看到了广西省整体旅游业的发展,总的感觉就是做足山水文章、打造人文景致。德天瀑布这一跨国景区,除瀑布、黑水河这一特殊环境外,他们突出了国界线这一主题,将界碑这一敏感标志列入其中,把自然的、历史的、甚至是民族的文化融入一体,使之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北海的旅游理所当然以海为主体,但除此之外,他们还以城市形象为突破口,将城市与大海完善结合,体现整体性。桂林、阳朔以漓江为主线,打造百里画廊。以线带面,以点带面。阳朔的城景一体、城中有景、景在城中,特别是印象刘三姐这种旅游态势其生命力不言而喻,具有超凡的变零为整的全局性理念。从广西旅游再看怀柔旅游,如何能将怀柔百里山川打造成“一线游”,我们还有许多文章可做。
其次,旅游景区的打造应贯注文学和艺术的内涵。广西各景区,都不同程度地体现文学艺术的氛围。特别是桂林、阳朔。景区内、宾馆里设有当地书画家、诗联家当场挥毫、当场撰姓名诗联的情况。这无形中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发挥了艺术家的作用,满足了旅游者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猎奇的需求。这种形式不仅在广西,在江西、上海等旅游城市和景区也都存在,这充分说明它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合理性。据我所知,怀柔景区还没有这项服务项目,建议文联与旅游部门就文学艺术如何为旅游文化服务,与旅游文化融合,提升景区“含金量”进行协商、研讨。如红螺寺、圣泉山景区可利用节日搞一些民俗文化,请书法家、诗联家为游客写书法,猜对联等活动。
最后,导游词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学色彩。这次广西之行,我认为,广西的导游词充满了文学艺术色彩,词汇丰富。造句、形容、比拟准确、风趣、幽默,特别是导游词中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自然、城市、民俗风情、历史事件和典故、民间传说等等方面都一一贯穿导游词中,好像一个地区的百科全书,似有导游就是本地区政府派出的宣传员,又像胸怀宽广、精通文史、知识丰富的“学者”。我希望怀柔能撰写一篇反映怀柔整体形象的、大力宣传怀柔的导游词。据我所知,怀柔目前只有各景区的导游词,把游客的思维限定在小圈子内,不能通过每个景区,充分反映怀柔大旅游的发展态势,不能展示怀柔大美之形。因而,很难打动和震憾游客,给游客留下终生印象。
|
上一篇:
关于板栗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思考
|
下一篇:
加拿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带给我们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