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这天的凌晨四点,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急忙抄起电话,电话里传来表弟哽咽的声音:“二表哥,我……我妈……不行了……”表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将我震懵了,当我们兄弟四人从县城驱车赶到九渡河姑妈家时,姑侄已是阴阳两隔。我默立在姑妈的床前,心头阵阵作痛。蓦然抬头,墙壁上那帧熟悉的黑白照片映入眼帘,我知道,那是姑妈家的传家宝,这张珍贵的照片陪伴了姑妈大半辈子。 去年秋天,父亲带着全家去九渡河村看望姑妈,姑妈自然是一番好招待。兴许是酒的作用,也可能是见到了娘家人,或是受到了年轻人的感染,八十岁的姑妈,话儿也渐渐多了起来。“听电视上讲,眼下最时髦的是晒东西,什么照片啦,日记啦……好!今天我也新潮时髦一把,给你们晒晒我的宝贝。”说完姑妈走进里屋,不大工夫儿手里捧着一帧照片回到座位上。 儿子手快抢先拿到了照片,“哎呀!上面还有毛主席呢。”儿子话音刚落,屋子里面沸腾了,孩子们纷纷离座争相观看。 “哎呀,真的有毛主席。” “快找找,哪个是姑奶奶!” “姑姥姥,请您给我们讲讲这张照片的来历吧!” 面对眼前的情景,姑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借着酒兴,在一片惊叹、好奇声中,思绪飞回到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 姑妈大名叫张玉英,出生在九渡河镇黑牛峪村。别看姑妈现在老了,腿脚不好使了,年轻时,姑妈在三里五村名气可大了。由于她作风泼辣,办事干练,再加上一米七多的强健身材,浑身透着一股英气,真是人如其名。姑妈二十岁刚出头就加入了共产党,说起这,不得不说说姑妈的老父亲——我的姑爷。姑爷叫张恒,早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某部八连指导员,渡江南下到两广,抗美援朝到朝鲜。解放后转业回到怀柔,在粮食系统工作,在他转业军人证书上赫然有着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的签名和第四野战军的印章。受姑爷的影响,姑妈从小就思想先进,能吃苦、能奉献。 建国后,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怀柔也和全国一样,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为根治水患、造福子孙,怀柔水库和密云水库相继开工修建,京郊大地上演了改天换地、重整河山的壮举。姑妈毅然报名参战。当年水库工地上活跃着一个响当当的团队——花木兰团,姑妈张玉英就是该团大名鼎鼎的一员勇将。二十出头的她,干起活来不让须眉,担起百十斤重的土筐脚下生风,多次在劳动竞赛中获奖,发挥了一名党员的表率作用。正是修建水库的突出贡献,姑妈被推选为全国优秀民兵代表,1960年到北京参加首届全国民兵代表大会,有幸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那时,能参加首届全国优秀民兵代表大会,并受到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呀。这次去北京,姑妈在中南海亲眼看到了毛主席,那个高兴劲呀,就甭提了。回村后,姑妈和毛主席照相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十里八乡。人们纷纷到家中一睹照片,询问毛主席接见时的情景。姑妈一夜间成了名人,走到了人生最辉煌的顶峰。姑妈特意把照片放大,镶进镜框里,端端正正地悬挂在墙的中央,每天不知看上几遍。 由于我小时候经常去姑妈家,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通过这张照片,我知道了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邓小平、贺龙、彭真等人的名字。 姑妈还有一件爱不释手、令人钦羡不已的宝贝,那就是奖励给参加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代表的崭新的国产半自动步枪。从此姑爷家的北山墙上就有了三支枪:一支是祖上传下来的老式火枪,一把是姑爷转业时带回的手枪,另一支就是这支半自动步枪。 怀柔水库竣工后,姑妈被抽调到黄花城人民公社做妇女工作,后来回到黄花镇村当村干部。白天她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夜晚训练、巡逻,不辞辛劳,出入枪不离身,神气极了。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街头巷尾,人们都会和姑妈打招呼。当然最吸引大家眼球的是她肩背的那杆钢枪,尤其是年轻人更会借机摆弄一下,姑妈十分慷慨,每次都会指导、讲解、演示枪支的使用方法和射击要领。姑妈简直成了乡邻眼中的“大明星”。毛主席那首“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诗被姑妈诠释得淋漓尽致。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被姑妈视为命根子的这张照片也遭殃及。邓小平被打倒了,为了表明政治态度,站稳革命立场,姑妈睿智地用钢笔,在邓小平图像前的玻璃上,涂上钢笔水;贺龙被打倒了,姑妈又如法炮制;照片中被打倒的人物越来越多,整个照片变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但它依然挂在墙壁上。随着运动的深入,形势愈加紧张,好心人劝姑妈把照片毁掉,以免受牵连犯错误。不知从哪一天起,给姑妈带来无数荣耀的这张照片神秘地消失了。 姑妈结婚后,落户到九渡河村。自然,凭着她的威望和能力,很快又进入九渡河大队的领导班子。她仍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从村干部的岗位上退下来。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生她养她的家乡,并为家乡赢得了荣光。 屋里静极了,大家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姑妈喝了一口水继续说:“当年我真怕这张照片遭遇不测,让造反派抄走毁掉,就悄悄地把它藏在了箱子里。一直到粉碎‘四人帮’后,照片才得以重见天日。就说前几年吧,有人出不少的钱要买这张照片,我一口回绝了。一来呀我舍不得,二来我怕这些人拿着照片四处招摇撞骗……”。 如今,姑妈已然离世,但这张珍贵的老照片,却永远地留给了姑妈的后人,并激励着我们,向姑妈那样,永远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